概述
肌纤维大致可分为3种肌肉类型: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本文就骨骼肌的基本解剖、骨骼肌组织学和生理学的主要特征,以及肌肉疾病的重要表现形式作一综述。
大部分的骨骼肌系统被安排成一组激动肌和拮抗肌,协同工作以提供有效和可控的运动。这是通过肌肉骨骼系统与神经系统的锥体、锥体外系和感觉成分的复杂相互作用实现的。本文主要关注这一复杂的相互作用的末端器官——肌纤维(myfiber)。本文还讨论了不同类型的肌纤维及其功能作用。
大体解剖学
骨骼肌的大小因部位和职责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肌肉可以小到2毫米(如镫骨肌),也可以大到2英尺(如大腿的大块肌肉)。同样地,这些肌肉中肌纤维的数量,以及肌肉的形状(取决于它们的功能)也会有很大的差异。然而,保持不变的是,肌肉纤维向同一个方向排列,因此单个肌肉纤维可以协同工作。
肌肉也可以根据它们与肌腱的关系进行分类。当肌肉纤维和相关的肌腱沿同一轴线排列时,该肌肉被称为平行肌。平行的肌肉可以是扁平的,也可以是圆柱形的。圆柱形肌肉通常在肌肉中心有更大的质量,导致中心身体或肌腹(如肱二头肌)。有些肌肉分布在一个较大的区域,聚集在一个相对较小的肌腱,适当地称为收敛肌(如胸肌)。
有些肌肉以斜的角度插入各自的肌腱。这种排列导致羽毛的外观,这被称为羽状。独翼肌仅插入肌腱的一侧。双羽肌是指以一定角度插入中央肌腱两侧的肌肉纤维。双羽肌的一个著名例子是股直肌。最后,有些肌肉是圆形的,在开口周围收缩。骨性环形肌的例子包括口轮匝肌和眼轮匝肌。
骨骼肌的大体检查显示肌束集合被一层结缔组织包围,称为肌外膜。每个肌束代表一组肌纤维,由一层结缔组织连接在一起,称为肌周。另一层结缔组织称为肌内膜,包围着每个肌纤维。它位于肌纤维的水平,肌节是肌肉的基本收缩成分。
大体解剖学上,与骨骼肌相连的神经是混合末梢神经的分支。这些分支大约在肌肉长度的三分之一处进入肌肉,位于运动点。运动点已确定所有主要肌肉群的目的,由物理治疗师的功能性电刺激,以增加肌肉力量。在特定肌肉的神经轴突中,只有60%的轴突对构成肌肉主体的肌纤维是运动的。其余的在本质上是感觉的,尽管最大的感觉感受器神经肌肉纺锤波有自己的运动供应。
神经支配肌腹内的分支,形成神经丛,由神经丛衍生出轴突来支配肌纤维。轴突提供单马达终板,大约位于肌肉纤维的一半。
运动单元包括位于脊髓或脑干的运动神经元及其支配的肌纤维组。在大肌肉(如髋关节或膝关节屈肌)中,每个运动单元包含1200或更多的肌纤维。在小肌肉中(如手的固有肌肉),每个单元包含12个或更少的肌纤维。小的单位有助于精细分级的收缩用于微妙的操作。
显微解剖学
肌纤维呈长圆柱形。然而,它们的边界并不是完美的圆形,这就解释了在横截面上看到的多边形外观。每根纤维包含多个核,这些核被推向细胞的外围。当横切面检查时,一个典型的肌肉细胞显示有4到6个核,它们位于肌纤维的质膜,即肌纤维膜的下面。每一毫米的肌纤维包含大约30个细胞核。
除了细胞核外,肌浆中肌细胞特有的其他关键结构包括肌浆网和由粗细细丝组成的收缩装置。常规苏木精和伊红染色不能识别肌浆网。它的主要功能是储存和调节钙的释放,钙是开始收缩的关键离子。在纵向视图上正确的肌纤维染色显示骨骼肌的条纹性质。条纹状外观是由蛋白质沉积的重复模式造成的,而蛋白质沉积构成了肌肉的功能单位——肌节。
为了充分了解肌节,需要用电子显微镜来区分细胞的超微结构。在这个放大倍率下,可以欣赏到一系列重复的明暗带。这些带中最暗的被称为z线,它作为收缩元件的锚定点,并帮助标记每个肌节的边界。在每条z线里面都有一条更轻更宽的带,称为i带。
i带因其在偏振光下的特性(各向同性)而得名,它主要由肌动蛋白组成,肌动蛋白是所谓的细丝的主要蛋白质。在i波段内是较暗的宽频带,称为a波段(各向异性)。a带表示含肌动蛋白的细丝和含肌球蛋白的粗丝重叠。在每个a波段内都有一个较浅的区域,称为h波段,它有一条穿过中心的黑线,称为m波段。m带用于交联粗纤维。
对骨骼肌收缩机制的全面讨论超出了本文的范围。简单地说,当运动神经元去极化时,乙酰胆碱被释放到神经肌肉交界处。乙酰胆碱与骨骼肌表面的烟碱受体结合,导致肌细胞去极化。这种去极化使肌浆网释放大量的钙。钙内流导致构象改变,从肌动蛋白释放原肌凝蛋白。肌动蛋白可以自由地与肌凝蛋白交联。除此之外,细胞内的钙激活三磷酸腺苷(ATP) -肌球蛋白系统,为收缩提供动力。在超微结构水平上,收缩导致h波段缩短。
肌纤维在功能上可分为I型或II型纤维。I型纤维的主要特征是线粒体数量相对较多,使这些肌纤维能够参与有氧呼吸。在功能上,I型肌纤维收缩相对缓慢,但能够提供持续的收缩。相反,II型肌纤维有相对较少的线粒体和较高的糖原存储。这些肌肉纤维更适合快速收缩,但不太适合长时间活动。根据肌纤原atp酶在碱性环境下的反应,可以在活检中识别II型肌纤维。在这些条件下,II型纤维染色较深,而I型纤维显得较浅(图2)。
根据肌纤维的生理功能,肌纤维可分为以下3种:
-
慢速收缩的氧化纤维很小,富含线粒体和毛细血管(因此,红色)。它们发力小,抗疲劳。它们处于较深的位置,适合持续的姿势活动,包括站立。
-
快速糖酵解(FG)纤维较大,缺乏线粒体和毛细血管(因此是白色)。它们产生短暂而有力的收缩。它们主要分布在浅表肌肉。
-
中间体(快速氧化-糖酵解纤维[FOG])具有介于其他两者之间的特性。
每一块肌肉都包含这三种纤维,但一个特定的运动单元只包含一种。每个单元的纤维与其他单元的纤维交错。
自然变异
老年人的渐进性肌肉损耗主要是由于脊髓和脑干运动神经元的丧失,通常部分是由于血管疾病和/或营养缺乏引起的低级别周围神经病变。
从收缩肌肉中提取的肌电图记录显示,在70岁和80岁的生命中有巨大的运动单位电位。巨大的电位来自于相邻健康运动单位轴突的侧枝芽接管失去的运动神经元的空运动终板。 [1]
其他的考虑
运动终板
在肌神经连接处,轴突分成若干小枝,在肌纤维表面形成沟槽。下面的肌膜被抛入接合褶皱中。肌纤维的基底膜穿过突触间隙并在褶皱处排列。下面的肌浆显示了细胞核、线粒体和核糖体的堆积,被称为鞋底板。
每个轴突小枝形成一个细长的末端钮扣,包含数千个突触囊泡,负载乙酰胆碱。突触传递发生在面对连接褶皱波峰的活跃区域。
囊泡状乙酰胆碱通过胞吐作用被快速挤出突触间隙。乙酰胆碱通过基底膜扩散与肌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受体的激活导致肌纤维膜的去极化。去极化通过T小管进入肌纤维内部。肌浆网释放钙2 +引起肌节收缩的离子。乙酰胆碱酯酶集中在基膜上,释放的乙酰胆碱约30%未到达突触后膜被水解。水解后,胆碱部分返回轴浆。最著名的是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一种有效的血管扩张剂。
神经肌肉纺锤波
肌肉纺锤的长度可达1厘米,在不同的肌肉中,其数量从12个到数百个不等。它们丰富(1)在沿脊柱、股骨和胫骨的反重力肌中;(2)在颈部肌肉;(3)手部固有肌肉。
所有这些肌肉都富含缓慢的氧化肌纤维。在FG或FOG纤维占主导地位的地方,纺锤头很少。肌梭含有多达12个腔内肌纤维。较大的灌注纤维从纺锤体的两极(末端)伸出,并锚定在结缔组织(肌周)上。较小的则固定在胶原纺锤体囊上。在纺锤体赤道(中间),肌节几乎完全被细胞核取代,形成“袋状”(宽纤维)或“链状”(细纤维)。肌梭有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供给。
运动纤维,称为fusimotor,是在Aγ大小范围内,相对于Aα纤维供应肠外肌。融合运动轴突分裂并支配灌注肌两端的横纹肌节。单一的Ia型初级感觉纤维应用环状螺旋缠绕在袋状或链状肌纤维段上。初级感觉体的一侧或两侧的次级“花蕾”感觉末梢由II型纤维提供。
肌梭是拉伸感受器。感觉末梢表面膜上的离子通道被拉伸打开,产生正的电子波,其总和接近母感觉纤维的最后半inode。“总和”产生一种受体电位,当它达到阈值时,就会触发神经冲动。肌肉纺锤可以被动地拉伸,也可以主动地拉伸。当整个腹部肌肉被动拉长时,肌肉纺锤波就会被动拉伸。例如,在引发肌腱反射时,如膝跳,股四头肌腹部的纺锤波在肌腱受到冲击时被动地伸展。
Ia型和II型纤维向脊髓放电,它们在α运动神经元的树突上突触。(α运动神经元之所以被称为α运动神经元,是因为它们产生Aα直径的轴突。)
对纺锤波正反馈的反应是股四头肌外肌纤维收缩的抽搐。纺锤波由于与外肌平行,被动地缩短;据说他们正在卸货。肌腱反射是单突触反射。它们的潜伏期(刺激-反应间隔)约为15-25毫秒。除了刺激同源运动神经元(即供应相同肌肉的运动神经元)外,梭形传入通过抑制性内(间作)神经元介质抑制供应拮抗肌肉的α运动神经元。这种效应被称为交互抑制。参与的抑制性神经元被称为Ia internuncials。
纺锤体初级传入在拉伸过程中最为活跃。拉伸越快,他们释放的冲动就越多。因此,它们编码肌肉拉伸的速度。在固定位置时,纺锤体次级传入比初级传入更活跃。持续的拉伸程度越大,他们发出的冲动就越多。因此,它们编码了肌肉拉伸的程度。
活跃的拉伸是由融合运动神经元产生的,它引起了内灌注肌纤维的条纹节段的收缩。由于结缔组织附件是相对固定的,灌注纤维通过向纺锤极方向拉动纺锤赤道来拉伸纺锤赤道。在所有自主运动过程中,皮质脊髓束(锥体束)共同激活Aα和Aγ运动神经元。因此,纺锤波不会因肌外收缩而脱落。通过上行连接,相关关节两侧的纺锤波传入能够在任何给定的运动中向大脑传递收缩和放松的信息。
髌骨反射的诱发方法如下:
轻叩髌韧带可以拉伸股四头肌的纺锤。
纺锤波向脊髓放电兴奋性冲动。
α运动神经元的反应是引起股四头肌抽搐,同时伸展膝盖。
内啡肽抑制通过抑制腘绳肌的任何活动作出反应。
跟腱末梢
高尔基肌腱器官位于肌肉肌腱连接处。单根Ib口径的神经纤维形成精细的喷剂,与包裹在结缔组织囊内的肌腱纤维束缠绕在一起。十几根或更多的肌纤维插入囊内肌腱纤维,与肌纤维串联。球根神经末梢是由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张力激活的。
因为沿着母纤维的脉冲放电速率与施加的张力有关,肌腱末端标志着肌肉收缩的力量。Ib传入对同构运动神经元施加负反馈,而肌梭传入则施加正反馈。这种效应被称为自遗传抑制,而由于抑制性神经元的内插,反射弧是不突触的。如有必要,随后会有运动神经元的交互兴奋来供给拮抗肌。肌腱器官传入的一个重要功能是抑制运动肢体节段固有的振荡趋势。阻尼引入了生理学家称为关节刚度的元素。
游离神经末梢
肌肉富含自由末梢神经纤维,分布于肌内结缔组织和包绕筋膜。它们负责由直接损伤或代谢产物(包括乳酸)积累引起的痛觉。
肌肉本地化
表1。肌肉本地化(在新窗口中打开Table)
肌肉 |
周围神经 |
神经根 |
肌肉本地化 |
肌肉动作 |
诱拐者Digiti Quinti(手) |
尺 |
C8, T1 |
直接在手的内侧边界,在远端腕折痕和掌指骨折痕的中点。这是第一块肌肉。 |
5号手指被绑架。 |
外展全身 |
中位数 |
C8, T1 |
平行于第一掌骨干,与拇指延伸的第一指骨的中轴一致,是与电极相遇的第一肌肉。 |
拇指外展(拇指向手掌平面外展)。 |
拇长外展肌和拇短伸肌 |
桡神经骨间后支 |
C7、C8 |
前臂背侧的远端25%,覆盖桡骨 |
拇指近节指骨外展和伸展 |
内收肌全身 |
尺侧,掌深支 |
C8, T1 |
紧邻第一掌指关节,将电极插入掌骨与第一背骨间肌之间的沟槽中,并朝向掌间隙的深度。在这个相当远的位置,第一背的大部分是避免的 |
拇指内收于手掌平面内。 |
肘肌 |
径向 |
C7、C8 |
电极插入鹰嘴突和外上髁之间的中间。在这个位置没有发现其他肌肉。 |
肘部扩展。 |
肱桡肌 |
径向 |
C5、C6 |
将食指置于肘窝,指向近端。肱桡肌是手指外侧的第一块肌肉。 |
肘屈,前臂旋前旋后中位。 |
桡侧腕短伸肌和长伸肌 |
径向 |
C6, C7 |
可见连接外上髁和桡骨茎突的线。在前臂近端,这条线将指伸肌(communis)与腕伸肌分开,两者之间有凹槽。因此伸肌位于这条线的外侧(即拇指侧),属于浅表。 |
如果电极太外侧,它将在肱桡肌。如果太内侧,它将在趾伸肌(communis)。 |
伸腕Ulnaris |
桡神经骨间后支 |
C7、C8 |
在前臂近半部,就在尺侧背侧,浅表 |
手腕伸展并尺侧偏斜。 |
(普通的)伸肌肌腱牵向前 |
桡神经骨间后支 |
C7、C8 |
肱桡肌和桡腕伸肌是可活动的肌肉群。在这一组的内侧有一条沟将其与伸指肌分开,伸指肌本身是相对不动的。分裂发生在前臂近半部,沿着连接外侧上髁和桡骨茎突的线。因此,在前臂近端指伸肌(communis)浅表处,电极插入该沟的内侧并与该沟平行。 |
数字2 ~ 5的分机号。 |
伸肌Indicis |
桡神经骨间后支 |
C7、C8 |
在前臂远端20%的位置,桡骨和尺骨之间。在远端位置,食指伸肌是唯一主要不是腱性的背侧肌肉。 |
数字2 ~ 5的分机号。 |
伸肌Indicis |
桡神经骨间后支 |
C7、C8 |
在前臂远端20%的位置,桡骨和尺骨之间。在远端位置,食指伸肌是唯一主要不是腱性的背侧肌肉。 |
食指的延伸。 |
全身长 |
桡神经骨间后支 |
C7、C8 |
将电极插入前臂背侧中下三分之一的交界处,尺骨和桡骨之间的中间位置。此时,拇长伸肌位于指伸肌远端肌腹下方。 |
拇指末节指骨延伸。 |
背侧骨间(手) |
尺侧,掌深支 |
C8, T1 |
电极平行于第二掌骨轴插入,表面上直接插入背侧蹼间隙的中间。 |
2号手指在手掌平面内外展。 |
屈腕桡侧的 |
中位数 |
C6, C7 |
将食指置于肘窝,指向近端。桡侧腕屈肌是手指内侧的第一块肌肉,在肘窝顶点处(肱桡肌和肱桡肌相交的地方),在这里是浅表的。 |
手腕弯曲。 |
屈腕Ulnaris |
尺 |
C8, T1 |
前臂正中三分之一处,浅表和正中。 |
腕屈曲伴尺侧偏斜。 |
趾深屈肌,尺侧(内侧)头 |
尺 |
C8, T1 |
在前臂的中间三分之一处,即尺骨干的腹侧。这里,这块肌肉位于尺骨屈腕肌腱膜的下方。 |
4号和5号手指的远端指骨弯曲。 |
Superficialis屈肌腱牵向前 |
中位数 |
C7、C8 T1 |
在前臂中部,从腹侧中线到前臂内侧缘的中间。在这个位置,它是第一块到达的肌肉。 |
手指或手腕屈曲。 |
长屈全身 |
正中神经骨间前支 |
C7、C8 |
在前臂腹侧中部,电极插入桡侧腕屈肌和肱桡肌腹肌汇聚处的远端,实际上是在中线处——即针头放置在肘窝顶端的远端。引导针垂直于皮肤和深入,直到到达骨头(桡骨的平坦前表面)。最后穿过的肌肉是拇长屈肌,所以在到达骨头几毫米后将针拔出来。 |
拇指末节指骨屈曲。 |
对全身 |
中位数 |
C8, T1 |
在第一掌骨轴的中点,在掌骨和拇短外展肌之间的沟中。研究附着在骨内侧的肌肉。如果拇短外展肌移到一边,此时没有其他肌肉覆盖在对手肌上。 |
拇指在手掌对面。 |
旋前肌方肌 |
正中神经骨间前支 |
C7、C8 T1 |
肌肉的宽度与其长度相同,覆盖前臂的远端20%左右,在骨间膜的前面。将电极插入尺侧远端,垂直于尺侧远端,水平引导电极与肌厚内侧缘相接。 |
前臂旋转 |
旋前肌圆柱状的 |
中位数 |
C6, C7 |
食指在肘窝指向近端,旋前圆肌是手指内侧的第一块肌肉,就在肘正中静脉的远端。 |
肘关节屈曲,如有必要,前臂旋前。 |
旋后肌 |
径向 |
C5、C6 |
在前臂背侧近20%处,将电极插入桡腕伸肌(可移动)和指伸肌(不可移动)之间的凹槽中。电极被定向到较深的地方,在那里发现旋后器正对着半径。 |
前臂旋后。 |
肱二头肌 |
肌皮的 |
C5、C6 |
手臂的中间三分之一,直接进入并平行于肌肉腹部,从它的侧面接近二头肌 |
肘关节屈曲,前臂旋后。 |
上肢 |
肌皮的 |
C5、C6 |
在手臂远端三分之一处,向内侧推二头肌,将电极插入二头肌与三头肌之间的沟槽中。引导它向下,向中间,朝向肱骨干的前部。 |
屈肘;前臂旋前旋后的程度无关。 |
三角肌、前 |
腋窝 |
C5、C6 |
连接锁骨外侧三分之一和三角肌止点的线的中点 |
手臂外展或肩部屈曲。 |
三角肌、中 |
腋窝 |
C5、C6 |
从肩峰突到三角肌止点的距离的三分之一。三角肌是这个位置唯一的肌肉。 |
手臂绑架。 |
三角肌,后 |
腋窝 |
C5、C6 |
连接肩胛骨远端和三角肌止点的线的中点 |
手臂外展或肩部伸展。 |
冈下 |
肩胛上 |
C5、C6 |
在肩胛骨脊柱和肩胛骨下尖的中间,在肩胛骨外侧和内侧边界的中间,也就是在冈下窝的正中央。电极应先轻触肩胛骨后表面,然后轻轻向后拉,检查冈下肌。 |
手臂外旋。通常只需病人将手臂抬离手术台就可以激活。 |
背阔肌 |
胸(肩胛下的中间) |
C6, C7、C8 |
腋窝后褶,肩胛骨下尖的正侧 |
肱骨外展/内收。 |
提肌肩胛骨 |
颈丛 |
C3、C4、C5 |
连接肩胛骨上内侧边界和颈线的线的中点。肩胛提肌位于上斜方肌的深处。 |
肩胛骨的高度。让病人耸肩。 |
胸大肌 |
胸内外侧神经 |
C7、C8 T1 |
腋窝前褶,与喙突呈直线 |
手臂内收。 |
菱形大 |
背肩胛 |
C5 |
在肩胛骨内侧缘中点水平,在边缘与胸高(T1-T4)棘突之间的中间位置。这块肌肉位于斜方肌中部。 |
肩胛骨的内收。让病人将肘部抬离手术台以抵抗阻力。 |
菱形小 |
背肩胛 |
C5 |
连接肩胛上内侧边界和颈突的线的中点。中斜方纤维覆盖在小菱形纤维上。 |
肩胛骨的内收。让病人肩胛骨靠拢。 |
前锯肌 |
胸长 |
C5、C6 C7 |
在腋窝线的中间或前面,将两根手指放在相邻的间隙中,在女性背阔肌的前部但在乳房组织的后部,以隔离一根肋骨。针电极直接插入你的手指之间,因为前锯肌是皮肤和肋骨之间唯一的肌肉。 |
手臂的抬高和向前伸,即肩胛骨的拉长。提供抵抗有时是必要的。 |
冈上肌 |
肩胛上 |
C5、C6 |
在肩胛骨内侧三分之一处,在肩胛骨正上方插入电极。将电极垂直于皮肤(而不是平行于皮肤)对准冈上窝深处,那里只有冈上肌遇到。首先刺穿斜方肌外侧纤维的腱膜。 |
手臂绑架。 |
大圆 |
肩胛 |
C5、C6 |
紧挨着肩胛骨外侧边缘的下三分之一处。 |
手臂内旋。 |
圆柱状的小 |
腋窝 |
C5、C6 |
紧挨着肩胛骨外侧三分之一的外侧。 |
手臂外旋。 |
斜方肌、中 |
脊髓副神经,颈(斜方下)丛 |
在肩胛骨内侧边缘的正内侧。把电极放在表面,就在皮下组织下面。 |
肩胛骨的内收。 |
|
斜方肌、上 |
脊髓副神经,颈(斜方下)丛 |
肩胛上缘,紧接肩锁关节内侧。上斜方肌自由缘可在此点用两指夹住,电极与肩部斜度平行。 |
肩膀高度。让病人耸肩。 |
|
肱三头肌,侧头 |
径向 |
C7、C8 |
手臂远端三分之一处,与外上髁正对,浅表 |
肘部扩展。 |
肱三头肌,长 |
径向 |
C7、C8 |
在肱骨中轴水平,电极插入手臂后中线的正中。 |
肘部扩展。 |
诱拐者Digiti Quinti(脚) |
胫神经外侧足底支 |
S1, S2 |
在足外侧缘,定位在第五跖骨底部,很容易感觉到它的突出。电极直接插入到突出物的足底侧,与脚的长轴平行。 |
小脚趾绑架。请病人用扇子扇动脚趾。这种肌肉的自发活动是很困难的。 |
拇展肌 |
胫神经内侧足底支 |
S1, S2 |
在舟骨突起和脚底平面的中间,那里是最浅表的肌肉。插入电极平行于脚的长轴。 |
是很困难的。要求病人将脚趾扇或卷起来。 |
胫前 |
腓骨神经深支 |
L4, L5 |
在小腿中上三分之一处,从胫骨干到小腿外侧缘距离的四分之一。在这个位置,它是唯一遇到的肌肉。 |
踝关节背屈。患者有时会以同样的动作反射性地伸展脚趾,趾长伸肌可代替胫骨前肌产生踝关节背屈。必要时,保持足趾跖屈,患者踝关节背屈。 |
趾长伸肌肌腱牵向前 |
腓骨神经深支 |
L5, S1 |
在腿的中上三分之一处,胫骨干和腿外侧边界之间的中间位置。此时,伸趾长肌是第一个遇到的肌肉。 |
数字2 ~ 5的分机号。 |
拇趾长伸肌 |
腓骨神经深支 |
L5, S1 |
在小腿中下三分之一处,胫骨干至小腿外侧缘距离的三分之一处。电极被引导到深部和内侧。 |
大脚趾扩展;在病人收缩这块肌肉之前,一定要把针头拉回皮下组织。 |
第1背骨间(足) |
胫神经外侧足底支 |
S1, S2 |
将食指放在第一和第二脚趾之间的背网空间,指向远端。向近端拉你的手指直到它夹在前两个跖骨之间。将电极直接插入手指的远端,并稍微朝向第二个脚趾。这块肌肉在跖骨深处;没有遇到其他肌肉。 |
让病人卷起或扇起脚趾。许多人不能主动激活第一个背侧骨间。 |
腓肠肌外侧头, |
胫骨 |
S1, S2 |
在腓骨头和腿后中线之间,表面 |
脚踝plantarflexion。 |
腓肠肌内侧头, |
胫骨 |
L5, S1, S2 |
腿的内侧边界,上三分之一和中三分之一的交界处,还有浅表。 |
脚踝plantarflexion。 |
Fibularis长 |
腓骨神经浅支 |
L5, S1 |
用食指和中指跨坐腓骨头,指向近端。笔直向下拉到腿的上三分之一和中间三分之一的交界处;你的手指将环绕腓骨长肌,这是第一块肌肉。 |
踝关节外翻/跖屈。 |
后胫 |
胫骨 |
L5, S1 |
有两种可接受的方法:在小腿中下三分之一处,将电极插入胫骨内侧干下,沿骨及深部引导,即肌肉紧贴骨间膜处。在进入胫骨后肌之前穿过趾长屈肌全宽。插图描述了这种方法。2.穿过胫骨前肌,直接抵着胫骨干的外侧边界,在腿的中下三分之一处。电极穿过全宽的胫骨前肌对胫骨骨膜,直到骨间膜达到和刺穿。膜外是胫骨后肌。在腿的中下三分之一处,电极针插入后中线的邻近(内侧或外侧)。 |
踝关节跖屈/内翻。 |
比目鱼肌 |
胫骨 |
S1, S2 |
在腿的中下三分之一处,电极针插入后中线的邻近(内侧或外侧)。 |
脚踝plantarflexion。如果检查者在激活时使患者的膝盖处于屈曲状态,腓肠肌对踝关节跖屈的作用将被最小化。 |
长内收肌 |
闭孔 |
L2, L3、L4 |
在大腿近端的20%,大腿内侧边界到大腿前边界距离的四分之一。 |
大腿内收。 |
内收肌 |
闭孔和坐骨 |
L2, L3、L4 |
大腿上部三分之一,紧靠大腿内侧边界。 |
大腿内收。 |
臀大肌 |
臀下 |
L5, S1, S2 |
连接髂后下棘和大转子的线的中点。臀大肌是皮下组织下的第一块肌肉。 |
臀部扩展。将膝关节弯曲至90°以减少腘绳肌的臀部伸肌活动,然后让患者将膝关节抬离手术台。作为替代,髋部绑架。 |
臀中肌 |
臀上 |
L4、L5 S1 |
臀中肌的前边界由髂前上棘和大转子连接线确定。电极平行于这条线插入,在它的中点和它的后方。肌肉是最先到达的。 |
大腿内旋。如上所述,将针插入臀中肌前纤维,允许内旋激活。这一动作可以顺利进行,与大腿外展相反,大腿外展是一种较粗糙的动作,不太容易平稳地恢复运动单元。 |
股薄肌 |
闭孔 |
L2, L3、L4 |
在大腿上三分之一和中间三分之一的交界处,正内侧。此时,薄层通常可以被两根手指包围,便于定位。 |
大腿内收。 |
外腘绳肌,股二头肌长头肌 |
坐骨神经的胫骨部分 |
L5, S1, S2 |
在股外侧肌和外腘绳肌之间,髂胫束有一条可触及的沟。针电极插入槽的正后方(即俯卧位的上方),与股骨平行。在这个位置,长头部是第一块到达的肌肉。 |
膝盖弯曲;一定要先把电极拉回皮下组织。强大的收缩肌肉可以轻易弯曲嵌入的肌电电极。 |
外腘绳肌,股二头肌短头 |
坐骨神经的腓骨部分 |
L5, S1 |
在腘窝上折痕处,紧靠股二头肌长头肌腱的内侧或外侧。电极被引导到肌腱下方。在远端,长头是腱,短头是肌肉。长头肌腱以虚线表示。 |
膝盖弯曲。 |
内腘绳肌,半膜肌和半腱肌 |
坐骨神经的胫骨部分 |
L4, l5, s1, s2 |
在大腿中部,在中线的中间或刚好在皮下。 |
膝盖弯曲。 |
髂腰肌 |
股 |
L2, L3、L4 |
紧靠腹股沟韧带远端,在股动脉脉冲和髂前上棘中间。电极被引导向外侧,远离神经血管束。 |
髋关节屈曲。 |
股四头肌、股直肌 |
股 |
L2, L3、L4 |
在髂前上棘与髌骨上极连线的中点。这使电极插入略侧于大腿前部的地理中心。 |
膝盖扩展。 |
股四头肌、股外侧肌 |
股 |
L2, L3、L4 |
正中位置,直接侧。大多数患者的外腘绳肌群与股外侧肌之间有一条可见且可触及的沟,这是由髂胫束引起的。因此,针被插入凹槽的正前方(即仰卧位的上方)。 |
膝盖扩展。让病人把膝盖后部推到桌子上或你的手上。或者,让患者将整个腿抬离手术台,膝盖伸直。 |
股四头肌、股内侧肌 |
股 |
L2, L3、L4 |
L4大腿内侧远端20%。在这个位置,股内侧肌斜纤维与髌骨成近45°角,电极应与之平行。 |
膝盖扩展。让病人将膝盖后部推入桌子或你的手。必要时,让病人抬腿离台,膝盖伸直,大腿外旋。 |
外部肛门括约肌 |
阴部神经直肠下支 |
S2、S3、S4 |
戴着手套的手指插入直肠,将电极插入粘膜与皮肤的交界处,并使其朝向手指。 |
请病人收紧手指周围的括约肌。放松的最好方法是让病人紧张,模拟推动排便。 |
隔膜 |
膈 |
C3、C4、C5 |
腋窝前线,第八或第九肋骨间。肋间肌首先遇到,然后是隔膜,通过呼吸的循环收缩来识别。如果没有来自膈肌的自发收缩,正确的定位依赖于认识到听到的第一个插入活动来自肋间肌,然后是电沉默的间隙,然后来自目标肌肉的插入活动。 |
呼吸。 |
眼轮匝肌 |
面神经的颞支和颧支。 |
脑神经七世。 |
耳前缘至眶外侧缘距离的三分之二。从这一点开始,将电极指向眼睛的外侧眼角并保持在表面。 |
眼睑闭合或挤压眼睑 |
口轮匝肌 |
面神经的颊支 |
脑神经七世。 |
从下巴到嘴角距离的三分之二。从那个点开始,将电极指向嘴角,保持表面。 |
口哨声:嘴唇吹口哨的动作 |
脊柱旁,颈椎(竖脊) |
后主要支 |
C1通过T1 |
与颈椎相邻,与颈脊中点呈垂直线。电极垂直于皮肤插入,必须穿过斜方肌才能到达脊旁。这个过渡是将两者分开的筋膜面。图中所示的插入点是颈椎中脊旁肌。 |
颈部平缓等距伸展,电极先插入皮下组织。 |
腰骶椎旁(竖脊肌) |
后主要支 |
L1虽然是S1, (S2) |
髂后上棘和中线之间的中点对应于下腰椎棘旁肌。较近端或较远端的针电极插入是通过同一点并沿平行于脊柱的线。电极垂直于皮肤,并向内侧一点,朝向更深的脊旁层。 |
臀部扩展。这将导致脊柱旁肌肉收缩。 |
胸锁乳突肌 |
脊髓副神经,颈神经丛 |
在乳突肌和锁骨肌之间。从它的侧面,平行于它的路线进入。 |
让病人将头转向另一侧,对着你的手。 |
|
舌头(Genioglossus) |
舌下 |
脑神经十二世 |
下巴尖和下颌夹角之间的中点,下颌骨内侧。在电极穿过下颌舌骨肌和下颌舌骨肌后,舌头就在这里的深处。 |
舌头的拉长。请病人伸出舌头。 |
-
皮肌炎。注意束周萎缩和局灶性血管周炎症。
-
正常骨骼肌。注意每个细胞包含多个核,这些核被推向细胞的外围。此外,纤维的大小是相对恒定的。
-
多发性肌炎:(A)肌内膜炎,(B)单个纤维坏死,(C)单个纤维再生。
-
正常肌肉在碱性环境下经atp酶反应后。I型纤维颜色较浅,II型纤维颜色较深。注意每种纤维类型分布相对均匀。
-
atp酶染色显示去神经功能改变。注意纤维类型的分组和扁平的“成角”萎缩肌纤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