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磷血症定义为成人血清磷酸盐水平低于2.5 mg/dL (0.8 mmol/L)。新生儿和儿童血清磷酸盐的正常水平要高得多,婴儿高达7毫克/分升。
磷酸盐对大量的细胞过程至关重要。它是骨骼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为骨骼提供矿物强度。磷酸盐是组成DNA和RNA的核酸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三磷酸腺苷(ATP)的磷酸键携带所有细胞功能所需的能量。它在骨骼、血清和尿液中也有缓冲作用。
酶和蛋白质的磷酸基的添加和删除是调控其活性的常见机制。鉴于这种矿物影响的广度,磷酸盐的内稳态是一个高度调节的过程这一事实并不令人惊讶。
全身大部分的磷酸盐作为矿化细胞外基质的一部分存在于骨骼中。这个磷酸盐池是可以使用的,尽管在某种程度上是有限的。每天大约有300毫克的磷酸盐进入和离开骨组织。过多的磷酸盐流失或未向骨中添加磷酸盐会导致骨软化。
磷酸盐是一种主要的细胞内阴离子,浓度约为100 mmol/L,尽管精确测定细胞内浓度一直很困难。大多数细胞内的磷酸盐要么与蛋白质和脂质结合,要么与它们结合。在激酶和磷酸酶的作用下,这些磷酸离子与不同的分子结合和分离,形成一个不断移动的池。细胞内的磷酸盐对大多数(如果不是全部)细胞过程都是必不可少的;然而,由于细胞内磷酸盐的浓度大于细胞外的浓度,磷酸盐进入细胞需要一个便利的运输过程。
一些钠偶联转运蛋白已经被鉴定出来,它们可以利用细胞外到细胞内陡峭的钠梯度来实现细胞内对磷酸盐的吸收。1型磷酸钠共转运体主要表达于近端小管细胞顶端膜上的肾细胞,也可能表达于远端小管细胞。除磷酸盐外,它们还能运输有机离子和激发氯离子电导。它们在磷酸盐稳态中的作用尚不清楚。其他的表达部位包括肝脏和大脑。
2型磷酸钠共转运体在肾脏、骨骼和肠道中表达。在上皮细胞中,这些转运蛋白负责经上皮转运,即从肠吸收磷酸盐和从肾小管液重吸收磷酸盐。2a型转运蛋白在肾近端小管的顶端膜中表达,对磷酸盐非常特异性,并受几种磷酸盐稳态的生理介质调节,如甲状旁腺素(PTH)、多巴胺、维生素D和膳食磷酸盐。目前,这些转运蛋白(主要基于动物研究)被认为是维持肾脏磷酸盐稳态最关键的。这些转运蛋白的表达或功能受损与肾结石有关。[1,2]
2b型转运体与2a型转运体非常相似,但不完全相同。它们在小肠中表达,在膳食缺乏磷酸盐和维生素D的条件下上调表达。
2c型转运蛋白最初被描述为与生长相关的磷酸盐转运蛋白,是2型磷酸钠共转运蛋白家族的第三个成员。它们仅在近端小管的S1段表达,并与2a型转运蛋白一起对正常的磷酸盐稳态至关重要与2a型转运蛋白类似,2c型转运蛋白也受饮食和甲状旁腺素调节。2c型功能的丧失导致人类遗传性低磷血症性佝偻病伴高钙尿,这表明这些转运蛋白实际上可能在调节人类体内磷酸盐稳态方面比啮齿动物发挥更显著的作用。[4]
3型转运蛋白(Pit1和Pit2)最初被确定为病毒转运蛋白。几乎所有细胞都表达3型磷酸钠共转运体;因此,这些转运蛋白被认为在确保所有细胞都有足够的磷酸盐方面起着管家的作用。然而,最近的研究指出了Pit1和Pit2更具体的作用,因为Pit1与血管钙化的发展有关,而Pit2的异常与脉络膜丛钙化的发展有关调节这些转运蛋白活性的因素还不完全清楚。然而,有证据表明,这些转运蛋白也参与调节肾脏和肠道的跨上皮转运[6,7]和调节骨矿化[8]
循环磷酸盐以一价或二价氢化形式存在。由于磷酸的酸(pK)的电离常数为6.8,在正常环境血清pH为7.4的情况下,二价种是单价种的4倍。血清磷酸盐浓度随年龄、时间、禁食状态和季节而变化。儿童血清磷酸盐浓度高于成人;儿童的参考范围为4-7毫克/分升,而成人为3-4.5毫克/分升。存在着日变化,最高的磷酸盐水平出现在中午附近。
血清磷酸盐浓度受饮食、激素和生理因素(如pH值)的调节,这将在下一节中讨论。重要的是,由于磷酸盐在多种影响下进出细胞,血清磷酸盐浓度可能不能反映真实的磷酸盐存储。通常,严重缺乏磷酸盐储备的酗酒者就诊时血清磷酸盐浓度正常。只有在重新喂食后,血清磷酸盐水平才会下降,通常会突然下降到危险的低水平。
饮食中磷酸盐含量丰富。正常饮食提供大约1000-2000毫克磷酸盐,其中三分之二被吸收,主要在小肠近端。可以通过增加维生素D的摄入量和摄入极低磷酸盐的饮食来增加磷酸盐的吸收。在这些条件下,肠道增加钠偶联磷酸盐转运体的表达,以增强磷酸盐的摄取。
对肠道磷酸盐转运的调节机制了解甚少。尽管研究表明,大部分小肠磷酸盐的摄取是通过不依赖钠的、不受调控的途径完成的,但后续的研究表明,受调控的、依赖钠的机制可能在整个肠道磷酸盐处理中发挥着比以前认识到的更大的作用。此外,肠细胞可能在肾脏磷酸盐处理中发挥作用,通过细化循环的磷酸盐物质来感知磷酸盐负荷近年来的研究证实,肠道磷酸盐转运影响肾脏磷酸盐转运的能力是pth依赖性的;然而,传递到甲状旁腺的信号仍然未知
磷酸盐的吸收可以被常用的非处方含铝、钙和镁的抗酸剂阻断。轻度到中度使用这种磷酸盐结合剂通常不会对磷酸盐稳态造成威胁,因为膳食摄入大大超过身体需要。然而,大量使用这些抗酸剂会导致严重的磷酸盐缺乏。粪便中磷酸盐的损失很小(即从脱落的肠细胞和胃肠道分泌物中100-300毫克/天)。然而,在患有严重腹泻或肠道吸收不良疾病的人群中,这些损失可能会急剧增加。
骨骼每天损失大约300毫克的磷酸盐,但通常可以通过摄入300毫克来平衡。骨磷酸盐代谢受决定骨形成和破坏的因素的影响,如甲状旁腺激素、维生素D、性激素、酸碱平衡和全身炎症。
过量摄入的磷酸盐被肾脏排出体外以维持磷酸盐平衡。肾脏调节磷酸盐排泄的主要部位是早期近端肾小管,远端曲小管也有部分作用在近端肾小管中,2型磷酸钠共转运体对磷酸盐的重吸收受膳食磷酸盐、甲状旁腺激素和维生素d的调节。膳食磷酸盐摄入量高和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升高会减少近端肾小管的磷酸盐吸收,从而增强肾脏排泄。
相反,低磷酸盐摄入量、低甲状旁腺素水平和高维生素D水平增强肾近端小管磷酸盐吸收。在某种程度上,磷酸盐调节着自己的调节因子。血液中高浓度的磷酸盐会降低某些磷酸盐转运蛋白的表达,减少维生素D的产生,增加甲状旁腺的甲状旁腺分泌甲状旁腺激素。
远端磷酸小管的处理还不太清楚。甲状旁腺激素增加了远端小管对磷酸盐的吸收,但其发生机制尚不清楚。肾磷酸盐排泄也可通过给药循环利尿剂而增加。
甲状旁腺激素和维生素D以前是唯一公认的磷酸盐代谢调节剂。然而,通过研究与磷酸盐消耗综合征相关的血清因子,如致癌性骨软化症和低磷血症性佝偻病的遗传形式,已经发现了几种新的矿物质稳态调节因子。
第一个被发现的是一个与X染色体上的内肽酶同源的磷酸盐调节基因(PHEX),一种中性的内肽酶在X连锁低磷性佝偻病综合征中突变。该综合征的特征(即低磷血症、肾磷酸盐消耗、1,25-二羟基维生素D水平低)和PHEX被确定为一种内肽酶的事实表明,PHEX可能负责调节近端小管磷酸盐运输和维生素D代谢的非甲状旁腺素循环因子的分解代谢。一种潜在的PHEX底物随后被鉴定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 (FGF23)。
一些证据支持FGF23的磷酸化作用遗传性低磷血症性佝偻病的另一种综合征,常染色体显性低磷血症性佝偻病,其特征是FGF23基因突变,使蛋白质抵抗蛋白水解裂解,因此,可能更容易抑制肾脏磷酸盐转运。给药重组FGF23会产生磷尿,敲除FGF23的小鼠出现高磷血症。
致癌性骨软化综合征的特征是获得性低磷性佝偻病和与特定肿瘤相关的肾磷酸盐消耗,这与FGF23的过表达有关。有趣的是,在该综合征中,FGF23的过表达伴随着另外两种磷酸酶,基质胞外磷酸糖蛋白(MEPE)和卷曲相关蛋白-4。后两种蛋白的作用及其与FGF23和PHEX的关系尚不清楚。
FGF23在调节磷酸盐稳态中的生理作用仍在研究中。FGF23在多种组织中产生,包括心脏、肝脏、甲状腺/甲状旁腺、小肠和骨组织。循环FGF23的来源还没有最终确定;然而,小鼠中FGF23 mRNA的最高表达是在骨骼中。[13, 14] FGF23 production by osteoblasts is stimulated by 1,25 vitamin D.[13] Conversely, individuals with X-linked hypophosphatemic rickets show inappropriately depressed levels of 1,25 vitamin D due to FGF23-mediated suppression of 1-alpha hydroxylase activity.
对慢性肾脏疾病和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的研究发现,FGF23水平随着肌酐清除率的降低和血浆磷水平的升高而升高,远在检测到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升高之前。Klotho是一种在肾脏中合成的跨膜蛋白(主要在肾元的远端),是FGF23作用于肾近端小管细胞的重要辅助因子Klotho表达的失活或缺失导致高磷血症和加速衰老。
Klotho的这两个功能之间的关系仍然未知。然而,Klotho在全身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抗纤维化和促生存作用
一项研究也表明,FGF23水平在肾移植后迅速下降,这表明FGF23被肾脏清除因此,残留的FGF23可能导致移植后患者经常出现的低磷血症。在没有肾脏疾病的健康年轻男性中,磷酸盐摄入并没有显著增加FGF23水平,这表明FGF23可能在急性磷酸盐稳态中不起作用
磷酸调节因子的另一个家族是锡钙素(STC1和STC2)。在首次被描述的鱼类中,STC1抑制钙通过鳃和肠道进入有机体。然而,在哺乳动物中,STC1刺激小肠和肾近端小管中的磷酸盐重吸收,STC2抑制2型磷酸钠共转运子的启动子活性,而对钙稳态的影响较小。对于这些新描述的矿物质调节剂的临床意义,以及与甲状腺苷-维生素D轴或磷素- phex系统的潜在相互作用,我们知之甚少。
以下三种致病机制均可引起低磷血症:
磷摄入量不足是引起低磷血症的罕见原因。肠道对磷酸盐的容易吸收,加上几乎所有摄入的食物物质中磷酸盐的普遍存在,确保了即使不太理想的饮食也能满足每天的磷酸盐需求。
低磷血症通常是由长期的、相对较低的磷酸盐摄入量引起的,在细胞内磷酸盐需求突然增加的情况下,如再喂养时发生的情况。肠道吸收不良会导致磷酸盐摄入不足,特别是如果加上不良饮食。虽然维生素D缺乏通常不是充分吸收磷酸盐的必要条件,但在饮食摄入不良的情况下,维生素D缺乏不能刺激磷酸盐吸收,从而导致低磷血症。病例报告还记录了由于过度使用抗酸剂,特别是钙、镁或含铝的抗酸剂,导致患者出现低磷血症。
磷酸排泄增加是低磷血症发展的一个更常见的机制。肾磷酸盐排泄增加的最常见原因是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这是由于甲状旁腺激素有能力抑制近端肾小管磷酸盐运输。然而,坦率的低磷血症并不普遍,通常是轻微的。
由于生理盐水利尿对所有近端肾小管运输过程的抑制作用,强制的生理盐水利尿也可诱导磷酸排泄的增加。同样,低磷血症的程度一般是最低的。维生素D缺乏不仅会损害肠道吸收,还会降低肾脏对磷酸盐的吸收。
一些遗传和获得性综合症的磷酸盐消耗和相关的骨骼异常已被描述。这些症状包括以孤立的近端小管磷酸盐消耗为特征的综合征,如前面描述的先天性或获得性佝偻病综合征,以及范可尼综合征,其中磷酸盐消耗是广泛性近端小管功能障碍的一个组成部分。先天性范可尼综合征包括威尔逊病和胱氨酸病,而获得性范可尼综合征可与几种药物、蛋白缺乏症、结缔组织障碍和重金属有关。(19、20、21)
这种单独的病理机制是低磷血症的罕见原因,但它可以加剧由其他机制产生的低磷血症。这种机制是低磷血症的主要原因的临床情况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治疗、再喂养、细胞需求的短期增加(如饥饿骨综合征)和急性呼吸性碱中毒。
美国
准确的数字很难确定,主要是因为磷含量的测量往往无法通过常规的实验室研究获得,只有当护理提供者对低磷血症的怀疑指数很高时才能确定。在住院患者的一般人群中,有1-5%的个体出现低磷血症,通常是轻微和无症状的。这一比例在酒精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败血症患者中急剧上升,研究报告在这些患者中发生率高达40-80%。
据报道,大量患者在肝部分切除术后进行移植(高达55%)出现低磷血症,这是由于肝组织再生导致细胞利用率增加在这种情况下,低磷血症与良好的预后相关。在大约三分之一的造血细胞移植中也可见低磷血症,但在这种情况下,低磷血症与死亡率高度相关
肾移植受者中发生低磷血症的比例很高(50-80%),特别是在移植后立即发生。在许多患者中,它可以持续移植的整个生命周期。据报道,低磷血症也与代谢综合征有关
低磷血症的发病率高度依赖于病因、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
轻度和短暂的低磷血症一般无症状,不伴有长期并发症。
慢性低磷血症伴慢性缺磷可导致严重的骨病。这在由于维生素D缺乏、长期抗酸药物滥用、遗传性磷酸盐消耗综合征、营养不良和肿瘤诱导的骨软化症中最常见。在这些情况下,低磷血症常伴有明显的骨痛、骨折率、肾钙质沉着和肾功能不全。在儿童磷酸盐消耗综合征中,长期的磷酸盐替代治疗经常导致肾功能不全和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急性重度低磷血症可表现为广泛的器官功能障碍。ICU环境下的低磷血症与膈肌收缩力受损引起的呼吸功能不全和心肌收缩力下降引起的心排血量降低有关,但随着电解质异常的纠正而逆转。
严重的低磷血症还与横纹肌溶解、心律失常、精神状态改变、癫痫、溶血、肝功能受损和白细胞功能下降有关。最新的建议是,在ICU环境中使用积极的胰岛素治疗可能会增加低磷血症的频率和严重程度以及发病率。增加低磷血症的频率和严重程度的另一个因素是广泛使用持续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
由于已有理论认为脓毒症早期的低磷血症可能导致新的心律失常的发生,Schwartz等人假设静脉补磷可以降低危重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在一项针对34例伴有低磷血症的成人脓毒症患者的研究中,与此前发表的数据中16例患者相比,静脉置换磷与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降低相关(38% vs. 63%, P = 0.04)
Saito等人注意到,低磷血症是严重残疾个体的常见并发症,与频繁的细菌感染、营养不良后的再进食和癫痫的丙戊酸盐治疗有关。这组作者说,因为严重的低磷血症是危及生命的,所以应该密切监测血清磷酸盐水平。在一项针对19名严重残疾患者的研究中,有25例发生了低磷血症。病因包括发热性疾病(17例)、再进食综合征(4例)和范可尼综合征(3例);其中一段无法确认。在低磷血症发作期间,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升高,钠水平显著降低
低磷血症没有种族偏好,除了在白人人群中占主导地位的x -连锁低磷血症佝偻病综合征。
低磷血症没有性别偏好,除了x连锁低磷血症佝偻病综合征,见于男性儿童
任何年龄的人都可能发生低磷血症。获得性低磷血症往往发生在青春期后期到成年期。发生在青春期后期的病例通常与饮食失调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低磷血症通常与酒精中毒、肿瘤、吸收不良或维生素D缺乏有关。
磷酸盐消耗的遗传综合征表现在婴儿期或儿童期。这些综合症包括:
获得性低磷血症往往发生在青春期后期到成年期。发生在青春期后期的病例通常与饮食失调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低磷血症通常与酒精中毒、肿瘤、吸收不良、营养不良或维生素D缺乏有关。据报道,在接受再喂养的老年患者中,低磷血症的发生率高达15%在接受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成年患者中也有高达35%的低磷血症报告,低磷血症与机械通气时间延长、心血管药物使用增加和住院时间延长有关
大多数低磷血症患者无症状。单凭病史很少提醒医生低磷血症的可能性。在致癌性骨软化或某些遗传原因的磷酸盐消耗的情况下,患者主诉骨痛和骨折。否则,医生必须有很高的怀疑指数,必须意识到临床条件可能是由低磷血症复杂化
低磷血症的症状是非特异性的,高度依赖于病因、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轻度低磷血症(即2-2.5 mg/dL),无论急性还是慢性,一般都无症状。严重和/或慢性低磷血症患者更容易出现症状。虚弱、骨痛、横纹肌溶解和精神状态改变是症状性低磷血症患者最常见的表现特征。
偶尔,轻度低磷血症患者会主诉虚弱。然而,这种虚弱是继发于低磷血症还是由于潜在的疾病引起的低磷血症尚不清楚。
急性轻度低磷血症通常发生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治疗中,因为突然使用大剂量的胰岛素来治疗无法控制的糖尿病。然而,轻度低磷血症是无症状的,并可迅速逆转。
轻度低磷血症也可发生在肾移植后,可持续数年而无任何明显症状。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也与轻度低磷血症有关;然而,高钙血症的症状似乎比轻度低磷血症更为突出。
中等程度的低磷血症常见于再喂养综合征患者。最常见的是,这些人有长期饮酒和慢性营养不良的历史,导致全身磷酸盐消耗。当这些患者入院时,他们的血清磷酸盐水平通常在参考范围内。然而,进食刺激胰岛素的释放,导致磷酸盐从细胞外转移到细胞内。
有时,随之而来的低磷血症可能是严重的。根据低磷血症的严重程度,患者可能会主诉肌肉无力和全身无力,也可能发展为全面的低磷血症综合征。在这种特殊的临床情况下,如果医生没有高的怀疑指数,谵妄状态可能被误解为震颤性谵妄。
急性低磷血症综合征最常发生在慢性酒精中毒患者中,但也可在进食障碍患者的再喂食中观察到,因任何原因挨饿的患者,或接受肠外营养但磷酸盐替代量不足的患者
据报道,低磷血症是一些大麻素高吐综合征患者的表现特征
慢性磷酸盐消耗综合征患者常表现为骨痛、肌肉无力和骨骼疾病。在肾磷酸盐消耗或获得性癌源性骨软化的遗传综合征中,血清磷酸盐水平一般为中度降低。症状主要是肌肉无力、骨痛或骨折
简而言之,症状本身很少提醒医生低磷血症的可能性。认识到低磷血症可使特定的临床情况复杂化,使医生能够作出这一诊断。如果考虑低磷血症的诊断,医生应尝试引出以下与低磷血症相关的临床线索:
低磷血症没有特殊的生理体征。事实上,轻度低磷血症的体征通常是没有的。
慢性低磷血症可能与矮小的身材和佝偻病的证据有关,当由遗传传播的磷酸盐消耗疾病之一引起时,会导致腿弯曲。在成人中,慢性低磷血症更常与触诊骨痛相关。
严重急性低磷血症可有多种症状,包括以下症状:
心肌收缩力可能因三磷酸腺苷(ATP)的耗竭而受损,由于膈肌无力而引起的呼吸衰竭已被描述过。当血浆磷酸盐浓度降至1.0 mg/dL (0.32 mmol/L)时,心排血量的减少可能在临床上变得显著,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
急性低磷血症加上先前存在的严重磷酸盐消耗可导致横纹肌溶解。尽管磷酸肌酸激酶升高在低磷血症中相当常见,临床上显著的横纹肌溶解几乎只在酗酒者和接受高营养而不补充磷酸盐的患者中被描述。
根据发病机制,低磷血症的鉴别诊断是最容易考虑的。下面的讨论符合这种方法,但注意低磷血症通常是不止一种机制的结果。
饮食中缺乏磷酸盐或肠道吸收不良会导致摄入不足。由于摄入不足而导致的低磷血症并不常见,但在某些患者人群中,应强烈考虑以下因素:
长期缺乏磷酸盐摄入的人会发展为真正的磷酸盐缺乏
摄入不适当饮食的酗酒者构成了这一临床情况的风险人群之一;入院时,血清磷酸盐水平可能在参考范围内,但再喂养刺激细胞摄取,导致严重的低磷血症
同样,危重症患者接受缺乏磷酸盐的肠外饮食可能突然变成低磷血症,因为他们的分解代谢情况解决,他们变得更合成代谢
由于社会经济、牙齿或吞咽困难而导致饮食失调或饮食不足的人,在饮食充足的情况下也可能出现低磷血症
肠道磷酸盐吸收不良可严重到引起磷酸盐缺乏和低磷血症
摄入大量抗酸剂的人可能会因为抗酸剂与磷酸盐结合而出现低磷血症,导致肠道吸收不良
原发性肠道疾病,如克罗恩病或乳糜泻,可限制磷酸盐吸收,导致低磷血症
同样,脂肪性漏症或慢性腹泻可导致轻至中度低磷血症,这是由于从肠道吸收的磷酸盐减少和肾脏的磷酸盐消耗;后者是由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引起的,而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是由维生素D缺乏引起的
维生素D缺乏会限制肠道和肾脏对磷酸盐的吸收,从而导致低磷血症
磷酸盐消耗可由遗传或获得性肾脏疾病引起。这种遗传疾病通常在婴儿时期表现出来,那时的儿童表现出矮小的身材和骨骼畸形。
遗传疾病
导致磷酸盐消耗的遗传疾病包括:
x -连锁低磷血症性佝偻病的特征是身材矮小,佝偻病的影像学证据和骨痛。患有这种疾病的患者也可能有肌腱钙化、颅骨异常和椎管狭窄。除了低磷血症,这些患者的1,25二羟基维生素D-3水平相对较低,这一水平对于低磷血症的程度来说是不适当的。
缺陷基因是PHEX,它编码一种膜结合的中性内肽酶。[39, 40] Present understanding of this disorder is that the inactive neutral endopeptidase is unable to cleave a circulating phosphaturic substance. Data suggest that this circulating substance might be FGF23. This results in impaired phosphate reabsorption by decreasing the sodium-phosphate cotransporter in the kidneys.
常染色体显性低磷血症性佝偻病有类似的表现,包括低磷血症、临床佝偻病和1,25二羟基维生素D-3不适当的低水平。这种紊乱的原因被认为是FGF23的突变,导致抗降解,持续高循环水平的FGF23,并随后的磷尿症。
遗传性低磷血症性佝偻病伴高钙尿症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其特征为低磷血症、磷酸盐消耗、高钙尿、骨痛、肌无力和1,25二羟基维生素D-3的高水平。这种疾病的原因是2c型钠-磷酸盐共转运蛋白的失活突变。
维生素d抗性佝偻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I型中,缺陷是肾脏1- α -羟基化。II型的特征是末端器官对1,25二羟基维生素D-3的作用产生抵抗。这些患者在儿童期表现为低钙血症、低磷血症、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佝偻病、骨痛、肌无力和脱发。这种疾病是由维生素D受体的突变引起的,这种突变阻止了对循环中的维生素D-3的正常反应。
2a型钠-磷酸盐共转运体突变已在一些伴有肾结石和/或骨质疏松症的低磷血症和不适当的尿磷酸盐消耗患者中报道。[1, 41]
很少,在纤维结构不良/ mcune - albright综合征(刺激G蛋白α亚基突变引起的疾病)患者中观察到显著的肾磷酸盐消耗。在其中一些患者中发现了FGF23的过量产生
获得phosphate-wasting综合症
获得性磷酸盐消耗综合征的病因多种多样,具体如下:
单纯的维生素D缺乏会导致低磷血症,至少部分是由肾衰引起的。维生素D缺乏可由多种机制引起,包括口服摄入不足、缺乏阳光照射、药物引起的肝脏中维生素D前体的高代谢,或肾病综合征患者尿液中维生素D结合蛋白的丢失。正常骨矿化的丧失会导致儿童佝偻病和成人骨软化症。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是肾磷酸盐消耗的另一原因。
重金属中毒和副蛋白缺乏症可引起全肾近端小管功能障碍。这些患者伴有II型肾小管酸中毒、肾糖尿、氨基酸尿和低尿酸血症,即所谓的范可尼综合征。血清骨化三醇浓度可能很低,也可能异常正常。在儿童中,胱氨酸病、Wilson病和遗传性果糖不耐受是最常见的综合征。
可引起肾磷酸盐浪费的药物包括环利尿剂;乙酰唑胺;双磷酸盐,包括帕米膦酸盐和唑来膦酸盐[43];以及多种化疗和生物制剂,包括顺铂;贝伐珠单抗+伊立替康[44];依维莫司加奥曲肽LAR[45];用于治疗慢性骨髓性白血病和胃肠道间质瘤的药物甲磺酸伊马替尼[46,47];索拉非尼[48];卡莫司汀[49];和异环磷酰胺。[50] In some circumstances, renal phosphate wasting is part of a more generalized, drug-induced Fanconi syndrome.[51]
细胞外体积膨胀或给药碳酸氢盐可导致磷酸盐通过肾脏流失。
致癌性骨软化症是一种副肿瘤综合征,其特征为骨软化症、低磷血症、肾磷酸盐消耗、骨痛和肌肉无力。已经报道了几种引起该综合征的肿瘤,其中大多数是间质来源的良性肿瘤
其他可增加尿磷酸盐排泄的因素有渗透性利尿(最常由于葡萄糖尿)、近端作用利尿剂(乙酰唑胺和一些噻嗪类利尿剂也具有碳酸酐酶抑制活性,如甲唑酮)和急性容积膨胀(减少近端钠重吸收)。
几种生理因子刺激磷酸盐从细胞外环境摄取到细胞内。这种现象会加剧由上述机制引起的低磷血症,导致严重的低磷血症。然而,在某些情况下,这种变化本身可能就足以产生低磷血症,尽管程度较轻。
急性呼吸性碱中毒或过度通气通过刺激磷酸盐进入细胞产生低磷血症。这一机制是水杨酸过量引起的低磷血症、惊恐发作和败血症的原因。正常受试者过度通气可使血清磷酸盐浓度降低到1.0 mg/dL (0.32 mmol/L)以下,这可能是住院患者明显低磷血症的最常见原因。严重哮喘成功治疗后,在增加通气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较不明显的低磷血症
呼吸性碱中毒的影响可因同时输注葡萄糖而加重,并可在过度通气停止后持续。呼吸性碱中毒也可能是酒精患者发生低磷血症引起的急性横纹肌溶解的诱发因素
其他机制如下:
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再喂养和肠外营养治疗期间,胰岛素增加细胞磷酸盐摄取并导致低磷血症
外源性肾上腺素也会刺激细胞的磷酸盐摄取
据报道,几种细胞因子刺激细胞内磷酸盐转移;这一机制可能是在创伤、大面积烧伤和骨髓移植ICU中观察到的低磷血症的原因
在饥饿骨综合征中,骨软化症或佝偻病或甲状旁腺切除术[55]的初始治疗后,磷酸盐迅速摄取到骨中
肾移植
肾移植
低磷血症是肾移植的常见并发症第三期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长期以来被认为是病因,但低磷血症可发生在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低的患者中,并可在高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恢复正常后持续存在。此外,即使在正常的异体移植物功能、低磷血症和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情况下,骨化三醇水平在移植后仍保持不适当的低水平,这表明除甲状旁腺激素外,还有其他机制有助于磷酸盐的内平衡。
FGF23诱导磷尿,抑制骨化三醇合成,并在慢性肾脏疾病中积累。该因子被认为可能是移植后低磷血症的调节因子双嘧达莫能增强肾小管磷酸重吸收,在小型研究中已证明对移植后低磷血症有效。
由于低磷血症的症状是非特异性的虚弱,从历史上看,有几种可能的替代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一旦诊断出低磷血症,要确定患者的症状是由低磷血症引起可能很困难,特别是如果低磷血症是轻微的。骨痛是低磷血症可能发挥重要症状作用的线索。因此,低磷血症的鉴别诊断就变成了确定患者是否具有以下任何一种特征:
Pseudocholinesterase不足
除了血清磷酸盐研究,血清钙和镁研究也有帮助。高钙水平加上低磷酸盐水平提示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而低钙水平提示维生素D缺乏或吸收不良。由于许多因素独立于磷酸盐调节钙,血清钙浓度可能在这两种情况下的参考范围内,因此不能用于明确的诊断。
低镁水平也表明营养不良。血清钾紊乱,特别是低钾血症,可发生在某些低磷血症的情况下,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酒精中毒。
由于几乎一半的血清白蛋白与血清钙结合,血清白蛋白水平的变化会影响总钙浓度。因此,在低白蛋白血症中,白蛋白减少1 g/dL会导致总钙下降约0.8 mg/dL。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非常常见,尤其是在老年人中。维生素D缺乏也很常见,特别是在老年人或慢性病患者中。可用于甲状旁腺激素(PTH)和维生素D水平评估的优秀分析方法简化了甲状旁腺激素和维生素D疾病的诊断。
高钙低磷的高甲状旁腺素水平提示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如果甲状旁腺素水平高,钙和磷酸盐水平低,可能是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可能是由于肠道吸收不良。肠道吸收不良可能是由于单独的维生素D缺乏或原发性胃肠道疾病。
如果考虑到呼吸性碱中毒是低磷血症的原因,则应进行动脉血气检查。
在选定的患者中,血清乳酸、CBC和血清氨水平可能有助于调查低磷血症的一些常见原因,如败血症和肝性脑病,可导致呼吸性碱中毒并继发低磷血症。
目前,FGF23水平只能作为一种非fda批准的检测,而且使用有限。Klotho、Phex或其他磷酸盐消耗介质的水平在临床上是没有的。
如果磷酸盐浪费的问题没有解决,可以进行24小时的尿液收集磷酸盐。在低磷血症时,磷酸排泄量大于15%证实了肾磷酸消耗的存在。
磷酸盐消耗和随后的低磷血症可由近端小管紊乱引起,如范可尼综合征。为了确定患者是否有广泛性近端肾小管紊乱,应进行尿液分析,并测量血清碳酸氢盐、血糖和血清尿酸水平。
全面的范可尼综合征包括肾糖尿、氨基酸尿、II型肾小管酸中毒、高尿酸尿引起的低尿酸血症和磷酸盐消耗引起的低磷血症。当范可尼综合征存在时,尿液分析显示存在氨基酸(蛋白尿)和葡萄糖。如果在血清葡萄糖浓度低于180 mg/dL时尿试纸葡萄糖呈阳性,则也存在肾糖尿或肾葡萄糖消耗。尿酸水平也很低,通常低于2毫克/分升。在肾脏剖面上观察到轻度非阴离子间隙代谢性酸中毒。
如果提示有磷酸盐消耗综合征,则需要用骨片来评估骨质减少、骨软化或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虽然普通骨片不能显示组织学数据,但疏松区非常提示骨软化症。远端趾骨和锁骨的糜烂和长骨的圆形穿孔病变是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典型表现。
颈部超声图像有时可以帮助识别甲状旁腺腺瘤。锝Tc 99m sestamibi扫描可能更有用。摄取放射性示踪剂的优点是能够提取异位甲状旁腺组织。
骨密度测定也有助于评估磷酸盐消耗的慢性和严重程度。慢性磷酸盐缺乏导致骨密度显著下降,而轻度短暂低磷血症则不会。
利用铟-111奥曲肽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或磁共振成像发现间充质肿瘤可导致致癌性骨软化。
大多数甲状旁腺病变为腺瘤。偶尔也会发现癌。大多数引起癌性骨软化的肿瘤是良性的(如血管外皮细胞瘤)。
骨活检是确定骨病理的唯一方法。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和骨软化症可能都有典型的影像学表现,但当x线片仅显示骨质减少时,骨活检结果有助于区分这两种病理。骨软化症的发现指导了对维生素D缺乏、吸收不良或致癌性骨软化症的诊断研究。另一方面,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经典发现促使甲状旁腺疾病的研究。
低磷血症的医疗护理高度依赖于三个因素:原因、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磷酸盐在患者之间的分布是不同的,因此没有公式可以可靠地确定磷酸盐缺乏的程度。患者平均每天需要1000-2000毫克(32-64 mmol)的磷酸盐,持续7-10天,以补充体内的储备。
当知道低磷血症的可治疗原因时,对该潜在原因的治疗是至关重要的,通常是治愈的。例子包括:
对于有严重酒精中毒、饥饿或厌食/暴食史的患者,可预期会出现补食低磷血症。适当的治疗除了喂养和注意潜在的饮食紊乱或药物滥用外,还包括补充磷酸盐。
治疗乳糜泻或克罗恩病引起的吸收不良的一种可能成功的疗法是针对潜在疾病的特殊治疗,并添加维生素D补充剂。
口服磷酸盐补充剂,虽然不能治愈,但对磷酸盐消耗的遗传性疾病的治疗是有用的,通常可以使磷酸盐水平正常化,减少骨痛。治疗注意事项如下:
应经常监测患者的血清磷酸盐水平、钙水平、骨密度和生长,以确保治疗的充分性。
口服磷酸盐补充剂对可能的致癌性骨软化症的治疗也很有用,直到肿瘤被识别并手术切除为止。口服磷酸盐补充剂的耐受性良好,但高剂量可引起腹泻。
对于非常轻微的低磷血症,仅从饮食中增加口服磷酸盐摄入量可能就足够了。富含磷酸盐的食物包括乳制品、肉类和豆类。
肠外补充磷酸盐通常保留给有危及生命的低磷血症或无功能胃肠综合征的患者。治疗注意事项如下:
与口服补充磷酸盐相比,肠外给磷酸盐更容易发生并发症;过快给药会导致低钙血症、手足搐搦和低血压
其他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包括转移性钙化、与含钾补充剂相关的高钾血症、容量过剩、高钠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和高磷血症
建议的磷酸盐安全输送速率为1-3 mmol/h。每毫升磷酸钠或磷酸钾溶液含有3 mmol/mL;因此,这转化为0.3-1 mL/h。一个易于使用的基于体重的方案包括在6小时内给予0.08 mmol/kg (2.5 mg/kg)或0.16 mmol/kg (5 mg/kg),这取决于预期的磷酸盐缺乏的严重程度。
更快速的校正被发现是安全的,但反应的大小可能是不可预测的。每6小时监测一次血清磷酸盐和钙水平,以确保维持正常的钙水平,防止磷酸盐缺乏症的过度矫正。
根据低磷血症的严重程度和是否需要通气,可将低磷血症患者的处理分为以下亚组:
危重患者、插管患者或有临床低磷血症后遗症(如溶血)的重度低磷血症(< 1.0 mg/dL [0.3 mmol/L])应采用静脉替代治疗(0.08-0.16 mmol/kg) 2-6小时
在使用呼吸机的患者中,中度低磷血症(1.0-2.5 mg/dL [0.3-0.8 mmol/L])应在2-6小时内进行静脉替代治疗(0.08-0.16 mmol/kg)
非通气患者的中度低磷血症(1.0-2.5 mg/dL [0.3-0.8 mmol/L])应采用口服替代疗法(1000mg /d)进行管理。
轻度低磷血症应口服替代治疗(1000mg /d)
补充维生素D适合维生素D缺乏的患者。大多数患者对口服维生素D-2补充剂有反应,通常在非处方复合维生素制剂中可以买到。
因为肾脏负责维生素D的最后1- α羟基化,有严重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可能无法将肝脏来源的24羟基维生素D-3代谢成活性的二羟基形式。这些患者受益于口服1,25二羟基维生素D-3补充剂。因为维生素D可以促进钙和磷酸盐的吸收,所以需要经常监测这两者。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 (FGF23)抗体治疗已可用于某些遗传形式的低磷性佝偻病的个体FDA于2018年4月批准了该类型的首个药物burosumab (Crysvita),用于x -连锁低磷血症(XLH)。2020年6月,FDA扩大了适应症范围,包括2岁或2岁以上成人和儿童患者中与磷质间质肿瘤相关的肿瘤诱导骨软化症中fgf23相关的低磷血症,这些肿瘤不能治愈切除或定位。Burosumab是一种IgG1单克隆抗体,可结合过量的FGF23。这一作用使磷水平正常化,改善骨矿化,改善儿童的佝偻病,并有助于愈合成人的骨折。
基于对52名5 - 12岁患者64周、随机、开放标签的研究,批准了对儿童的治疗。研究表明,布洛苏单抗治疗可改善佝偻病,提高血清磷水平,降低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并促进生长。该适应症还得到了一项40周的开放标签研究数据的支持,该研究涉及13名1至4岁的患者。在这些患者中,布洛苏单抗改善了佝偻病和下肢畸形,提高了血清磷水平,降低了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布洛舒单于2019年9月获得FDA批准,可用于6个月或以上的儿童
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支持XLH成人患者的批准(n=134)。与安慰剂相比,布洛苏单抗治疗使血清磷水平高于正常值下限的患者比例更高(p < 0.0001)。与安慰剂组相比,活动性骨折和假性骨折的完全愈合率也更高。成人适应症也得到了来自14名成人的48周、开放标签、单臂骨活检研究数据的支持,该研究显示骨软化的愈合表现为类骨体积/骨体积、类骨厚度和矿化滞后时间的减少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受益于甲状旁腺切除术。对于无法进行甲状旁腺切除术的患者,使用新型钙模拟剂治疗已显示对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明显控制。患癌性骨软化症的患者可通过切除引起磷酸盐消耗和维生素D缺乏的肿瘤来治愈。
如果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诊断不明显,内分泌科医生可能会有帮助,特别是在排除家族性低钙高钙的可能性时。内分泌科医生可以与外科医生合作,帮助患者评估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不同潜在疗法,并选择最佳的单项疗法。
胃肠病学家可以帮助确定吸收不良的诊断和查明病因。在制定最有效的治疗方案和患者教育方面,咨询师的意见也非常有用。
肾科医生可以帮助确认磷酸盐消耗的可能性,并帮助评估患者肾脏磷酸盐消耗的原因。
甲状旁腺切除术或切除肿瘤引起的致癌性骨软化症需要外科医生。
对于自我强加的饮食失调,如厌食症或暴食症的患者,应该请精神科医生。这些常见的疾病可能是致命的,而且往往难以治疗。精神病学干预通常需要数年才能达到缓解效果。
正常的饮食通常能提供一天所需的所有磷酸盐,甚至更多。对于有磷酸盐消耗的患者,应该鼓励高磷酸盐饮食(包括乳制品、肉类和豆类),以及磷酸盐补充剂。牛奶是一种极好的和容易获得的磷酸盐来源,每毫升含有1毫克(0.032 mmol)的单质磷酸盐。还应鼓励食用补充维生素d的食物。
对于短暂性轻度低磷血症,不需要活动限制。对于慢性磷酸盐消耗综合征,骨病程度是评估活动的最佳指南。严重的骨软化症使患者骨折的风险很高。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患者经常伴有近端肌肉无力和肌肉疼痛,这本身就限制了活动。这些已经患有骨软化症的患者应该避免高强度的活动,并采取跌倒预防措施。
药物治疗的目标是提高血清磷酸盐水平,降低发病率,预防并发症。
磷酸盐用于提高血清磷酸盐水平。磷参与人体的许多生化功能和几乎所有器官和组织的重要代谢和酶反应;它对钙水平的稳定状态有调节作用,对酸碱平衡有缓冲作用,并在肾脏氢离子排泄中起主要作用。对于重度低磷血症(< 1mg /dL),使用肠外磷酸盐制剂进行补充。静脉注射制剂有磷酸钠或磷酸钾。对IV血磷补充的反应是高度可变的,可能与高磷血症和低钙血症有关。输注速度和初始剂量的选择取决于低磷血症的严重程度和症状的存在。密切监测血清磷酸盐和钙水平。对于较轻的低磷血症(1-2 mg/dL),可使用PO磷酸盐制剂。
PO制剂有磷酸钠或磷酸钾的瓶盖或液体形式。中性磷包每包含250毫克磷。每瓶含250、125.6或114毫克。液体制剂为250毫克/75毫升。
含磷3 mmol/mL,钾4.4 mEq/mL。
含3 mmol/mL磷和4 mEq/mL钠。
维生素D促进肠道和肾脏对磷酸盐的吸收。可与磷酸盐补充剂一起使用,以增加血清磷酸盐和全身磷酸盐储备。
需要在肾脏中转化为活性1,25二羟基胆钙化醇。订单管理。
活性形式的维生素D, 1,25二羟基维生素D-3。用于肾衰竭患者谁不能将不活跃的前激素形式转化为活跃的代谢物。可提供PO和肠外形式。
需要肝脏中的羟化作用才能转化为活性维生素D代谢物。在钙稳态方面,可能比骨化三醇造成更小的毒性。主要用于治疗肾功能衰竭的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维生素D-3类似物以肠外形式提供,主要用于治疗肾衰竭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特别是骨化三醇治疗导致高钙血症时。对钙和磷代谢的影响似乎小于骨化三醇。因此,它在治疗低磷血症方面不如骨化三醇有效。
这类药物激活甲状旁腺细胞上的钙敏感受体,从而减少甲状旁腺激素的释放。这些药物对于不愿手术或不适合手术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的控制是有用的。
这种药可以口服,必须每天服用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为了监测疗效,应每天在同一时间服用该药物,并在每次检查时同时服用完整的甲状旁腺激素(iPTH)水平。临床医生还需要监测低钙血症的发展。
第一个靶向治疗纠正肾磷酸盐消耗,x连锁低磷血症的潜在病因,已经在美国获得批准
重组完全人IgG1单克隆抗体,结合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 (FGF23)。这种结合抑制FGF23的生物活性,从而恢复肾脏磷酸盐重吸收,并增加1,25二羟基维生素d的血清浓度。Burosumab适用于成人和6个月或以上儿童的x -连锁低磷血症(XLH)。该研究还批准了fgf23相关的低磷血症用于2岁或2岁以上成人和儿童患者中与磷质间质肿瘤相关的肿瘤诱导骨软化症,这些骨软化症不能治愈切除或定位。
对于短暂性低磷血症,不需要进一步评估。在某些临床情况下,可能需要定期测定血清磷酸盐浓度,例如,苯妥英引起的维生素D缺乏症。
如果患者因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而接受甲状旁腺切除术,应在术后监测钙和磷酸盐水平,以评估手术的充分性,并确保剩余甲状旁腺组织足够维持矿物质平衡。在绝大多数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病例中,钙和磷酸盐水平几乎在术后立即恢复正常,并在术后保持稳定。
对于磷酸盐消耗综合征,定期监测骨密度和骨膜有助于评估末端器官损伤程度。
对于饮食失调引起的低磷血症,需要继续门诊咨询和监测营养不良的迹象。
随访的磷酸盐测定有助于确定患者是否有短暂的可逆性低磷血症发作或更慢性的疾病。即使在已经确定的磷酸盐缺乏的情况下,大多数人对口服或肠外补充磷酸盐反应很好,磷酸盐水平在几天内恢复正常。相反,磷酸盐消耗综合征的特点是对大力补充是难治的。
如果发现维生素D缺乏的证据,那么应该确定原因,并在可能的情况下纠正。管理可包括以下内容:
应该提供饮食教育和维生素D补充剂。
如果患者因药物代谢导致维生素D缺乏,应考虑停药。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如使用苯妥英,可能不可能停药,应告知患者每日补充维生素D的重要性。为了确保这些患者保持充足的维生素D作用,可以给予1,25二羟基或活性形式的维生素。
维生素D缺乏也可能表明肠道吸收不良的可能性,这应该进行调查。
饮食失调也可能导致磷酸盐缺乏。在适当的临床情况下,应与患者探讨这种可能性,必要时应提供咨询。由于社会经济环境、牙齿不健全或吞咽困难而不能吃足够的饮食,应该进行调查和解决。
先天性消瘦症引起的磷酸盐缺乏常导致严重的骨软化症。骨片可用于判断和评估骨质减少的严重程度。在某些情况下,骨活检可能有助于确定最佳治疗方法。
获得性磷酸盐消耗综合征应提示寻找原因,如下所示:
如果发现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可根据临床情况进行手术或药物治疗。骨片和骨密度研究可以帮助确定已经发生的骨质流失的严重程度。
导致低磷血症的近端肾小管紊乱常伴有肾糖尿、氨基酸尿、低尿酸血症和由碳酸氢盐消耗引起的II型肾小管酸中毒。这些近端小管功能障碍的其他表现很容易诊断,这些结果提示重金属中毒或蛋白旁血症。血清和尿蛋白电泳和尿金属筛用于进一步评估。
当严重并伴有骨痛时,成人的磷酸盐消耗和低磷血症应提示癌性骨软化的可能性。这种副肿瘤综合征是由某些肿瘤,特别是间质源性肿瘤分泌的循环磷酸盐消耗因子引起的。
磷酸盐补充剂有胶囊或粉末状两种。由于肠道对磷酸盐的吸收通常很好,一天两次补充磷酸盐通常就足够了。
以麦角钙化醇(D-2)或1,25二羟基维生素D-3形式的维生素D补充剂适用于维生素D缺乏的患者。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主动1,25型更为合适。
虽然严重低磷血症可能是一种医疗紧急情况,但所有医院的处方中都有肠外磷酸盐,是严重低磷血症的首选治疗方法。因此,很少(如果有的话)需要转移到另一个设施。
由于厌食症或暴食症等饮食失调引起的低磷血症患者需要咨询和饮食治疗。
非精神性饮食障碍引起的低磷血症患者,如由贫穷的社会经济地位、牙齿问题或吞咽困难引起的患者,应接受饮食咨询和监测。应教育患者平衡饮食的必要性,并应鼓励摄入充分的营养补充剂。持续的饮食跟踪护理可以帮助防止进一步复发。
复发性低磷血症的患者应避免摄入大量抗酸剂,因为它们会结合肠道磷酸盐并阻碍吸收。
低磷血症的并发症取决于严重程度和慢性。轻度短暂性低磷血症无并发症。对接受强化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研究表明,他们在治疗过程中经常出现轻微的低磷血症。然而,低磷血症不会产生明显的问题,补充磷酸盐治疗对恢复没有影响。
中度低磷血症可导致肌肉无力。在ICU中,这种并发症的识别尤为重要,因为低磷血症可导致呼吸肌抑制和心排血量受损。在这种情况下治疗低磷血症可以增加心排血量并促进脱离呼吸机。中度低磷血症也会影响肾功能,特别是轻度代谢性酸中毒和高钙尿。
在前面的章节中描述的急性低磷血症综合征可能有严重的并发症。尽管通过治疗,所有的器官影响都是可逆的,但临床情况是戏剧性的,如果不被发现,可能是致命的。
这些患者可出现癫痫、谵妄、昏迷或局灶性神经病变。他们会出现心力衰竭、横纹肌溶解、急性溶血、白细胞功能障碍和肝功能检查结果异常。心力衰竭、横纹肌溶解和溶血可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因为血流不畅和色素受损。白细胞功能障碍增加了感染的易感性。这些患者还可能出现血小板功能障碍、葡萄糖不耐受和代谢性酸中毒。
由于磷酸盐消耗引起的慢性低磷血症主要是骨病理。在儿童中,由此产生的佝偻病导致身材矮小和与异常骨矿化相关的显著骨畸形。成人患骨软化症伴严重骨痛和骨折。
可治疗的和通常短暂的低磷血症的预后很好。在滥用抗酸药的情况下停用抗酸药,饮食失调的患者摄入正常饮食,或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患者进行甲状旁腺切除术,都是可治愈的低磷血症的例子。在急性肝衰竭患者中,低磷血症与良好的预后相关,因为它可能代表肝细胞再生过程中磷的细胞使用。[61]
磷酸盐消耗综合征的预后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潜在的原因。对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切除术是有效的。对于维生素D缺乏(吸收不良和肾衰的结合),维生素D的替代是有疗效的。另一方面,x连锁低磷血症佝偻病和维生素抵抗性佝偻病目前的药物只能部分治疗,并导致终生骨骼畸形。
摄入含磷食物不足或过量摄入抗酸剂的病人可从膳食教育中获益。
应该教育缺乏维生素D的患者了解保持正常维生素D平衡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