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注意事项
肿瘤溶解综合征的管理需要在癌症治疗前对高危患者采取预防措施,以及对治疗期间发生急性肿瘤溶解综合征的患者及时开始支持护理。 [22,23,24](肿瘤溶解综合征的保守治疗与预防相似。)治疗前通过评估肿瘤负担的程度、组织病理学结果和肾功能来确定高危患者概述/病因学.)
有证据表明有预处理急性肿瘤溶解综合征的患者应立即开始治疗。如果可能,在所有参数都得到纠正之前,应该停止癌症治疗。
肿瘤溶解综合征的急性表现或高危的癌症患者应由对病情并发症和治疗有经验的人员进行治疗。肿瘤病房或重症监护病房(ICU)具有随时可用的持续心脏监测和血液透析功能是首选的治疗环境。 [25]
如果基本的支持性护理措施在控制电解质紊乱或肾功能方面无效,应找肾病科和重症监护顾问协助进一步治疗。
实验室的周转时间必须迅速,以便代谢紊乱能够在危及生命的问题出现之前得到解决。
饮食
饮食限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体患者的状况。然而,那些没有被限制在不吃任何东西的饮食的患者,理论上可以从限制含有高水平钾、磷或尿酸的食物的摄入中受益。
磋商
如果最初的支持性护理措施不能控制电解质紊乱或肾衰竭,肾内科和重症监护会诊对于进一步的管理是重要的。
肿瘤溶解综合征患者在极度高钾血症或肾功能衰竭的情况下,可能需要手术干预放置中心静脉管线或放置透析导管。
监测
只有通过严密的实验室监测和仔细的临床观察,才能预防肿瘤溶解综合征的严重表现。必要的心脏检查包括基线心电图随访研究或治疗期间持续心脏监测。适当的肾脏监测和液体状态测定需要基线体重和每日体重,定期生命体征检查,并经常测量液体摄入量和排尿量。
高危患者和有肿瘤溶解综合征证据的患者应每天至少监测三次以下水平:
-
血液尿素氮(BUN)
-
肌酸酐
-
尿酸
-
钾
-
钙
-
磷酸
-
乳酸脱氢酶(LDH)
化疗开始后48-72小时应继续监测。一些患者可能需要在治疗开始前进行透析。
控制高尿酸血症
别嘌呤醇
别嘌呤醇是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它被用于减少核酸副产物转化为尿酸,以预防尿酸肾病和随后的少尿性肾衰竭。 [26]通常口服600毫克每日预防和600-900毫克每日(最高500毫克/米2每日)用于治疗肿瘤溶解综合征。不能口服药物的患者可静脉给予别嘌呤醇。
不良反应包括轻度至重度皮疹、黄嘌呤结石引起的尿石症、急性间质性肾炎、肺炎、发热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此外,抑制尿酸合成可促进血浆和肾脏系统中黄嘌呤的增加;虽然据报道是罕见的,黄嘌呤有能力沉淀在肾小管。
如果肾功能不全或药物与巯基嘌呤、6-硫鸟嘌呤或硫唑嘌呤同时使用(因为别嘌呤醇干扰这些药物的代谢),则必须减少剂量。
Rasburicase
Rasburicase(重组尿酸酸氧化酶)可用于标准方法不能充分降低尿酸水平。 [27,28,29,30.]拉斯伯里酶在高尿酸血症病例中是有用的,已被证明对儿童和成人患者都是安全有效的。它也比别嘌呤醇起效更快。
人类不表达尿酸氧化酶,它催化低可溶性尿酸转化为可溶性尿囊素。通过将尿酸转化为水溶性代谢物,尿酸氧化酶有效地降低血浆和尿尿酸水平。
与别嘌呤醇不同,尿酸酶不增加黄嘌呤和其他嘌呤代谢物的排泄;因此,它不会增加这些化合物的小管结晶。
拉斯伯里酶通过肌肉注射或静脉输注给药,剂量范围为50-100 U/kg /日。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和妊娠禁忌。
在G6PD缺乏症中,过量的过氧化氢积累,因为拉斯伯里酶分解尿酸,加速其前体黄嘌呤和次黄嘌呤的分解代谢;这种积累使患者面临溶血性贫血和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的风险。 [31,32]一些权威机构建议在用药前筛查G6PD缺乏症。
此外,由于人类不表达尿酸氧化酶,rasburicase可以潜在地引发免疫反应。
Rasburicase已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用于儿童和成人白血病、淋巴瘤和实体肿瘤恶性患者的血浆尿酸水平的初始管理,这些患者正在接受抗癌治疗,预计会导致肿瘤溶解和高尿酸血症。Rasburicase仅适用于单疗程治疗。 [33]Nauffal对92例患有肿瘤溶解综合征的成年患者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在单次6毫克剂量的rasburicase后,95%的患者的尿酸水平恢复正常。 [34]
Febuxostat
非布索他(Uloric)是一种新型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似乎没有别嘌呤醇的超敏反应。此外,该药物不需要对肾损害进行剂量调整。 [4]初步研究表明,非布索他预防肿瘤溶解综合征是有效和安全的。 [35]
非布索他预防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溶解综合征(FLORENCE)试验发现,与别嘌呤醇相比,非布索他能更好地控制血清尿酸,具有相当的肾功能保护和安全性。在佛罗伦萨,346例肿瘤溶解综合征中高风险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被随机分为每日120 mg非布索他或200-600 mg别嘌呤醇组,从诱导化疗前2天开始,持续7-9天。非布索坦组血清尿酸曲线下平均面积为514.0±225.71 mg h/dL,别嘌呤醇组为708.0±234.42 mg h/dL (P< 0.0001)。 [36]
在日本一项比较非布索他与别嘌呤醇预防100例接受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胸腺嘌呤血症的III期试验中,非布索他的疗效并不低于别嘌呤醇。两种药物的安全性结果均无差异。 [37]
非布司他比别嘌呤醇贵得多。然而,在肾损害或对别嘌呤醇过敏的患者中,非布司他可能是预防肿瘤溶解综合征的合理选择,有待进一步临床试验结果的发表。 [4]
水合作用
体积衰竭是肿瘤溶解综合征的主要危险因素,必须大力纠正。积极的静脉补水不仅有助于通过稀释细胞外液来纠正电解质紊乱,还能增加血管内容量。体积增加可增加肾血流量、肾小球滤过率和尿量,从而降低远端肾单位和髓质微循环中的溶质浓度。
理想情况下,高危患者应在癌症治疗开始前24-48小时开始静脉补水,并在化疗结束后48-72小时继续静脉补水。
连续输注速率高达4-5 L/ d(或3 L/m2除非患者的心血管状况显示即将出现尿量过载,否则应给予每日至少3l的尿量。
利尿
使用速尿或甘露醇进行渗透性利尿尚未被证明是有益的一线治疗。事实上,这些方式可能导致体积收缩患者肾小管中尿酸或磷酸钙沉淀。
利尿剂应保留给水分充足但利尿剂不足的患者,对于高钾血症等容患者或有证据表明液体超载的患者,应考虑单独使用速尿。
尿碱化
静脉注射等渗碳酸氢钠溶液促进碱性利尿具有溶解尿酸的潜在益处,从而减少尿酸在管内的沉淀。目标是将尿液pH值提高到7.0,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尿酸在肾小管和血管中的溶解度。
全身碱性治疗的缺点包括通过将电离钙转移到非电离形式而放大临床低钙症。磷酸钙在肾小管沉淀的可能性增加是另一个缺点。由于这些原因,常规的尿液碱化是有争议的,如果采用,它必须包括密切监测尿液pH值,血清碳酸氢盐和尿酸水平,以指导治疗和避免过度的碱化。一旦血清碳酸氢钠水平达到30 mEq/L,尿液pH值超过7.5,或血清尿酸水平恢复正常,可以考虑从静脉输液溶液中提取碳酸氢钠。
如果在增加血清碳酸氢盐水平的情况下,外源性碳酸氢盐溶液不能实现尿碱化,可静脉注射250- 500mg / d (5mg /kg / d)乙酰唑胺以减少近端小管碳酸氢盐重吸收,从而增加尿pH值。
治疗高钾血症
积极治疗和监测高钾血症。立即限制饮食中的钾,并从静脉输液中去除钾。急性治疗方式包括静脉输注葡萄糖加胰岛素以促进钾从细胞外空间向细胞内空间的再分配,以及静脉输注葡萄糖酸钙作为钾水平大于6.5 mmol/L或心电图改变的患者的心脏保护。
静脉注射碱性液体也能增加细胞内钾的摄取。使用耗钾利尿剂时应谨慎,因为这些利尿剂可能会加重体积感染患者的肾沉淀。长期治疗,如口服钾交换树脂,应立即给予,因为急性治疗方式的短暂效果。如果这些措施不能控制血钾,应立即开始透析。
高磷血症和低钙血症的治疗
高磷血症可用口服磷酸盐粘合剂和同样的葡萄糖加胰岛素溶液来控制高钾血症。高磷血症可导致低钙血症,低钙血症通常随着磷酸盐水平的纠正而消失。
在某些情况下,血清1,25-二羟基胆钙化醇水平降低会导致低钙血症,使用骨化三醇可以纠正钙水平。然而,在血清磷酸盐水平恢复正常之前不应进行这种治疗,以避免转移性磷酸钙钙化。通常,不要纠正低钙血症,除非存在神经肌肉过敏的证据,如阳性Chvostek或Trousseau征所示。
透析
如果前面描述的治疗肿瘤溶解综合征的并发症失败,考虑尽早开始透析。透析可以防止不可逆的肾功能衰竭和其他危及生命的并发症。透析的适应症包括尽管治疗仍持续高钾血症或高磷血症、容量超负荷、尿毒症、症状性低钙血症和高尿酸血症。
血液透析优先于腹膜透析,因为更好的磷酸盐和尿酸清除率。连续血液滤过也已被使用,并有效地纠正电解质异常和液体过载。
由于高钾血症可在透析开始后复发,并且由于一些肿瘤溶解综合征患者的高磷酸盐负担,必须经常监测电解质水平,并根据需要重复透析。
预防
国家综合癌症网络建议,如果肿瘤溶解综合征是预期的,并在化疗开始前开始治疗,最好的管理。肿瘤溶解综合征的高危特征包括 [9]:
-
与肿瘤溶解综合征密切相关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如伯基特淋巴瘤、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偶尔出现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
自发肿瘤溶解综合征
-
白细胞计数升高
-
骨髓受累
-
预先存在的高尿酸血
-
肾脏疾病或肾脏肿瘤累及
肿瘤溶解综合征的治疗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9]:
-
严格的水合作用
-
高尿酸血症的处理
-
经常监测电解质,积极纠正异常
NCCN推荐别嘌呤醇用于高尿酸血症的一线治疗和再治疗。别嘌呤醇在化疗前2-3天开始,持续10-14天。非布司他可用于别嘌呤醇不耐受的患者。
另外,当别嘌呤醇无效时,NCCN建议使用拉斯伯里酶,对于有以下任何危险因素的患者:
-
存在任何高风险特性
-
迫切需要开始治疗的病人有大体积的疾病
-
很难或不可能获得足够的水分
-
急性肾损伤
NCCN指出,3-6毫克的rasburicase单剂量通常是足够的。重给药应因人而异。 [9]
英国血液学标准委员会(BCSH)的指南包括以下预防肿瘤溶解综合征的建议 [10]:
-
因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而接受化疗的患者应评估肿瘤溶解综合征的风险
-
低危患者可通过仔细监测体液状态和实验室结果,降低静脉输液的门槛并考虑别嘌呤醇治疗进行管理
-
一旦癌症治疗开始,或直到肿瘤溶解综合征的风险消除,中等风险的患者应给予7天的别嘌呤醇预防,同时增加水合作用
-
高危患者应给予拉斯伯里酶预防,同时增加水合作用
-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患者,不要使用拉斯伯里酶;用液体和别嘌呤醇治疗此类患者,并仔细监测
-
尿碱化不推荐用于肿瘤溶解综合征的预防
BCSH对使用rasburicase进行预防的建议如下 [10]:
-
大多数高危成人可使用3mg拉斯伯里酶单次固定剂量进行治疗,但必须仔细监测临床和生化参数,如有需要可重复给药。
-
大多数高危儿童可采用0.2 mg/kg拉斯伯利酶单剂量治疗,随后进行密切的实验室和临床监测;使用3毫克的固定剂量似乎是合理的,但不能根据目前的证据坚定地建议。
-
别嘌呤醇的加入是不必要的,并有可能降低拉斯伯里酶的有效性。
-
在患者接受拉斯伯里酶时进行的尿酸盐测定必须冰送实验室,以防止错误的低测定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