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糖1,6-二磷酸酶缺乏症

更新日期:2018年4月17日
  • 作者:Sunil Kumar Sinha,医学博士;主编:Maria Descartes,医学博士更多
  • 打印
概述

背景

葡萄糖稳态对生命至关重要。由于生物体的大部分生命都是在禁食状态下度过的(即,两餐之间),因此在禁食期间,至少有3种主要的机制可以维持葡萄糖稳态。 [1]这些机制包括糖异生、糖原分解和脂肪分解。

在餐后即刻,糖原分解是维持正常血糖的主要稳态过程。在新生儿中,糖异生对于维持正常血糖尤其重要。果糖1,6-二磷酸酶(FDPase)(也称为果糖1,6-双磷酸酶)是糖异生过程中的一种焦点酶,通过其将果糖1,6-二磷酸(FDP)转化为果糖6-磷酸(F-6-P),从而允许糖异生氨基酸(如丙氨酸和甘氨酸)、甘油或乳酸产生内源性葡萄糖。

1970年Baker和Winegrad首次证实肝脏FDPase缺乏。 [2]他们报道了酸中毒的戏剧性临床图像,响应于D-果糖攻击。

更广泛的临床兴趣,过量的肝FDPase作用有助于患者的高血糖症2型糖尿病 [3.]特异性FDPase抑制剂的开发为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下一步:

病理生理学

FDPase催化FDP转化为F-6-P,这是糖异生的核心步骤。当用D-果糖激发时,缺乏FDPase的患者会积聚肝细胞内FDP,这会抑制糖异生,如果细胞内磷酸盐储存耗尽,则会抑制糖原分解。无法将乳酸或甘油转化为葡萄糖会导致低血糖症,乳酸毒中毒和甘油尿。

以前的
下一步:

流行病学

频率

国际的

发病率约为全世界活产的1/20000。

死亡率/发病率

患者用来发展严重的低血糖代谢性酸中毒摄入果糖后。据报道,这些患者摄入果糖后出现致命的肝或肾损伤。

这种疾病的早期诊断允许临床医生建议患者避免长时间禁食,并在与葡萄糖吸收不足相关的疾病(如呕吐或严重腹泻)期间立即开始静脉注射葡萄糖。

性别

男性和女性似乎受到相同的影响。

年龄

FDPase缺乏症患者通常出现在新生儿期,其症状或体征与摄入果糖后的低血糖和代谢性酸中毒有关。

以前的